一直以來,人們都說香港欠缺創新科技土壤。但作為工業界一分子,筆者認為事實並非如此。除了政府的大力推動,我相信業界在環球經濟轉型、競爭日烈之下,都切身感受到投資創科、發展先進工業的逼切性。近年,香港創科氣氛漸入佳境,業界積極探索本地「再工業化」的可能性,但卻躲不了香港老、大、難的土地問題。香港的工業用地買少見少,而適合先進工業的更是鳳毛麟角。幸好,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不但宣布發展北部都會區,為工業用地供應帶來希望,更提出不少業界期盼的政策支援。若然措施一一落實,我相信香港的創科產業和本地「再工業化」都將會百花齊放,拓闊本地經濟和人才的出路。
  要數《施政報告》的亮點,莫過於特區政府提出「北部都會區」規劃,毗鄰深圳、面積達三百平方公里的「都會區」,以河套港深創科園為核心,並在圍繞的新田科技城提供科研及先進製造業適用的土地。該區不但適合產業發展,更有龐大的住宅區、商業設施和交通基建作為配套,避免了以往工業邨和科學園規劃的孤島格局,加上鄰近邊境,對與內地有工作往來的人才和企業更是倍添吸引力。另外,政府亦建議透過馬料水填海及遷移污水處理廠以騰出土地擴建科學園、邀請科技園公司構思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等。這些措施均能大大增加創科和工業用地供應的「硬」實力,助業界解決長久以來在本港發展先進工業的土地掣肘。
  除此之外,創科政策上的「軟件」配合亦愈來愈完善。政府建議擴大創新及科技局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足可見對於以創新科技帶動香港工業的重視。《施政報告》亦回應了業界訴求,包括爭取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方便港商與東盟國家的商貿投資;以及透過信保局增加對出口貿易商的支援等。
  同時,業界亦應留意《施政報告》及政府政策實施之下,部分工業別具發展空間。例如政府建議在河套地區港深創科園內設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大大有助香港藉着既有科研優勢發展生物科技工業;而政府早前宣布香港二○五○年前碳中和目標和推出多項長遠政策藍圖,回收業、環保工業及電動車行業的潛力亦不可小覷。
  在七八十年代,本港工廠「北移」到深圳以至更遠的內地城市設廠,以達到更佳的成本效益。然而,現代工業早已脫離昔日以低成本競爭的單一方向,建立創新能力、核心技術、製造工藝 (Manufacturing Know-how)等等方是維持長遠競爭力的良方。香港不但擁有知識型人才,而且生產性服務(如科研、設計、物流航運、融資及法律服務等)發達,極具有發展先進工業的條件。在香港工業總會的研究中指,接近七成的受訪廠商表示工業用地不足是回流香港的最大挑戰,即使香港條件再好也只能望門興歎。今次《施政報告》的措施可謂是為業界紓解了一大困局,擴展香港工業發展空間,更能創造大量高技術、高薪酬的職位,讓對科技、工程有興趣的年輕人能留在香港創一番事業,為下一代創造更多可能性。
  「藍圖雖好,都要落實」。我們期望當屆以至來屆政府能夠落實《施政報告》的願景和具體措施。我深信在不久的將來,世界將會看到香港「南金融,北創科」的新格局,百業皆興,令香港這個「動力之都」繼續發光發亮。
  莊子雄
  香港工業總會常務副主席